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應對檢查要點解析
關注微珂 了解更多行業咨詢
如同藥物臨床試驗的監管方式,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項目也是要通過國家局的檢查大考,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通過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檢查的成功率呢?這是值得行內小伙伴細細琢磨的一個問題。小編結合多次參加國家局核查及檢查的經驗,希望能給同行提高國家局檢查通過率的思路。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檢查,是國家器械注冊審批重要的一關,它在《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局令第
25 號)上的描述如下:“檢查,是指監管部門對臨床試驗的有關文件、設施、記錄和其他方面進行的監督管理活動。”相信經歷過 2015
年國家局大核查藥物臨床試驗或參與過自查檢查的同行,都會知道檢查小組是參照《檢查要點》來檢查及判定的。我們這里不重點討論檢查要點,但需知道的是,2018
年 11 月發布的新版《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檢查要點及判定原則》(藥監綜械注〔2018〕45
號)(下稱“《檢查要點》”)中除了明細了真實性問題的定性判斷,也從臨床試驗前、受試者權益、方案、試驗的實施、記錄與報告、臨床試驗用醫療器械管理這
6 個方面進行細分,給到臨床項目管理提供明確的方向性指引。
如何結合《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檢查要點及判定原則》,做到高質量的項目管理,提高臨床試驗項目檢查的通過率呢?以下幾點建議可作為參考:
1.統籌計劃;在項目開展前期,要做好規劃才會避免因為安排前后不銜接而出現邏輯先后問題及過多的緊急情況。如 PMP、Timeline 等計劃。另外要在方案撰寫階段就需要結合醫學、運營、數據及統計、臨床和產品各方的信息,才能定出科學與操作性均衡的方案;
2.隨機及盲法干預;盲法及隨機主要是解決方案實施過程中的選擇偏倚和評估偏倚,所以在盲法和隨機上必須嚴格把控并記錄完善,如果在這環節被質疑會很嚴重的;
3.主要評價參數及缺失紅線;影響主要/次要評價指標的參數其實在方案中已可以了解得到,另外對于某指標的數據的缺失過多會導致無法達到統計要求,這個紅線也是需要明確的;
4.研究用產品的質量及保管;故意提供不合格質量的對照產品、降低對照產品的應有指標在《檢查要點》中是被定性為真實性問題的。提供不合格或沒正規購買渠道證明的對照品及不妥善保管會影響對照產品的指標真實反映;
5.受試者評價的相關流程;腫瘤或中藥等領域的臨床試驗中會涉及很多的主觀評估表格涉及主觀性的數據,例如 DSQL,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安全性及療效評估;
6.涉及文件修改的流程;試驗過程中難免有修改方案、ICF 等文件,新舊流程銜接之時才是最容易出錯亂的關鍵階段;
7.CRF、PD、AE、SAE、Query 及 DCF/DVF 等數據需要與數據庫或統計報告內的數據一致,而且在檢查前最好有全套奉上的準備。
由此可見,要保證通過檢查就需要在試驗開始之際,進行初步統籌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并且及時調整,在后期要對數據及文件質量把控,才能保證結題遞審的信心。可見一個好 PM 的運籌帷幄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否則等到一切結果既定,能改善的空間就很有限了。
另外,對于檢查現場的配合及反應也是很重要的,每個項目都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如果團隊現場處理不合適,很有可能把小問題嚴重化,所以需要注重細節。
1. 誠實;回答檢查專家的問題不瞞騙,想清楚后據實回答,避免前后回答矛盾;
2. 問題的主體回答;對檢查專家的疑問,了解清楚問題背后的意圖,信息完善之后,由問題涉及的主體來回答,這樣才能讓專家信服;
3. 陳述事實,不要發表個人見解;在檢查的現場可能會有 PM 及 QA 等習慣做決定的人在場,不要發表個人的見解,除非是事實情況導致某些安排,否則只需陳述事實即可;
4. 不要爭論及咨詢;現場要保持和諧及有理有據的交流,雖然專家有可能存在專業局限,這時候不要有藐視及沖突的表現,更不要咨詢專家本項目及項目外的見解;
5. 不要過多信息干擾;被檢查方回答的信息不要過多,問什么就答什么,透露過多的信息會對專家們造成干擾,你懂的……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檢查很重要,是對少則 1 年長則 5 年不等的漫長臨床試驗項目的一次大考驗,也是對臨床團隊及研究者工作的肯定及鞭策。只有做好前期規劃,走好每一步,才能從容應對考察。
如有疑問,歡迎聯系微珂!!